第(2/3)页 所以跟着去的子鱼回来才会是那个表情。 谢临安闻言看向她,颔首轻声道: “一如今日。” “淮安府的灾民都去哪儿了,他难道把灾民都藏了起来?” 她不太能懂,淮安知府这么做的原因何在, “他为什么要把灾民藏起来?” 谢临安的眼神陡然变得锐利,他慢慢说到: “是想尽快将我们送走。” 宋引玉闻言眼睛一亮茅塞顿开,所有的不对劲都解开了。 没错,只要淮安府的灾情没那么严重,他们便没有理由久留。 可还是不对劲,如果想早些送走他们,那意味着打从一开始,淮安府就并不想让朝廷的人来, “既然如此,那他们又为什么要折子喊着让朝廷赈灾平乱?” “淮安府地处南地,历年来皆是风调雨顺,其境内有一条巫河百年未曾干涸过。 旱情纵使严重,仍不至于百姓因饿死,而生了民乱。 然,百姓送至皇上御案的请命书道,淮安境内已是路有饿殍,十室九空。 淮安府的折子则道,境内灾民食不果腹,官府打开粮仓放粮,所有粮仓已全部空了。 种种迹象表明,淮安的确灾情严重。 可折子是迟了一个月,淮安已落雨过后才上呈的。” 说着谢临安顿了顿,接着道, “他们应是打从一开始就没想过向朝廷上呈灾情一事的。 后来约摸是压不住了。” 短短几句话听得宋引玉觉得惊悚: “身为父母官,死了那么多人,他们难道还能把这么大的事给藏起来?” 这胆子未免太大了。 “或是以为此事可控。” 谢临安的目光变得黑沉沉,神情有些冰冷,宋引玉极少在他脸上看见这样的神情。 显然他已是查到了什么。 宋引玉却没因此放下心里的大石头,反而陷入了深深的不安中。 这事怎么处处都透着股矛盾和诡异,让人不禁毛骨悚然。 宋引玉忍不住再次掀了车帘子看向外面,细细打量着每一个人的表情。 许久,她还是看出了些许端倪。 假的就是假的,那脸上的笑再灿烂,也会显出僵硬感。 还有那宽大的衣服下所掩藏的消瘦身材,凹陷的脸颊及眼神里的晦暗。 她甚至在其中看见了一个,瘦得跟小猴子一样的孩子站在卖馒头摊贩前流口水。 没多久他的母亲出现,抱起他匆匆走了。 可他们两人明明都穿着还算体面的衣服,身上两个补丁都没有,哪能还买不起一个馒头。 入眼所看到的一切,都足以说明问题。 宋引玉不忍再看下去,她放下帘子,闭了眼睛。 一路不紧不慢地走着,绕过热闹的街市很快便道了地方。 淮安知府在知府衙门里腾出了几个院子,供他们一行人入住。 那知府衙门又大又宽敞,一点不亚于京中勋贵的府邸。 在衙门口,谢临安掀开车帘下了车,宋引玉紧跟其后。 而他甫一露面,周遭静了一下,似是没料到传闻中的谢首辅真的这般年亲,还长了这么一副好相貌。 而后最先回过神来的知府,上前拱手道: “下官淮安知府齐兆兴见过谢大人。” 谢临安颔首,淡声道: “齐大人近日辛苦了。” “让谢大人费心了,都是下官该做的,幸得上天庇佑解了干旱,让下官平了民乱。幸得皇上恩典,派来了大人来赈灾。 淮安有救了。” 话音一落,他眼眶又湿了。 低眉顺眼跟着谢临安的宋引玉悄悄抬头看了一眼,她抿唇又垂眼了。 此人口口声声说淮安有救了,说起这事来,更是真情流露。 若不是今日换一人站在这,说不准就会被他这幅伪善的模样给骗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