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忽悠韦总买球队-《欢乐神农》
第(2/3)页
平心而论,玩足球纯粹就是一个烧钱的游戏。
尽管有着这样那样的收入(比如杯赛奖金,广告赞助,球员的转会差价......),但总体来说还是投入大于收益。
在欧洲,除了极个别的几只俱乐部能够盈利,其他九成半的俱乐部基本都处于亏损状态,能做到收支平衡已经算是谢天谢地了。
有人要问了,难道这些俱乐部老板一个个都是人傻钱多?
当然不是!
甚至其中一大部分的老板都算不上特别有钱,但他们依旧义无反顾的在自己的球队身上投入大量的资金。
为什么?
很简单,因为他们真正热爱足球。(除了一些投机分子,比如曼联的老板。)
很多富豪,从他们的祖父辈算起就是球队的铁杆球迷,耳濡目染之下,自然而然的,他们从小也就成为了俱乐部的铁杆。
像他们这样的球迷,往往一辈子只热爱一支球队,哪怕到死也只支持一支球队。
可以说,他们对足球的感情已经融入了血液之中,深深烙进了骨髓。
足球就是他们的生命,而俱乐部就是他们的信仰。
其中的代表人物就是国米的老板——莫拉蒂老爹!
这是一个值得别人尊敬的老人!
尽管他是意大利的石油大亨,而且他也算不上是世界一流的富豪;但他对球队的投入却是世界上数一数二的。
撇开他在球队经营方面的不足与瑕疵不说,别的方面绝对是所有俱乐部老板的楷模。(关于老爹莫拉蒂读者可以自行上网了解)
也只有这样真正热爱足球的人,才能让一支球队长久的生存下去,乃至成为世界一流的百年豪门。
相比之下,那些华夏富豪就相差十万八千里了。
就算其中有些人也在国内拥有一支俱乐部,但大多数人都是抱着盈利的目的将俱乐部当成一种短线投资;甚至有的纯粹是玩票性质,等到哪天捞足了名气,同时也玩腻后,他们就把球队转手出售。
试问这样的人能搞好足球么?再加上猪协那帮草包在那里瞎折腾,就更别说什么提高华夏足球的水平了。
这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听到这里,韦乐的心情多少有些沉重,他忽然觉得自己掉进老廖挖好的大坑中。
之前他竟然异想天开的以为凭一己之力就能够扶持老廖对国内足球进行改革。
看来自己想的还是太简单了。
然而,自己大话已经放出去了,临时打退堂鼓可不是他韦乐的风格,没办法。只能顶着头皮硬上了。
不过。在此之前,他还是准备向老廖多讨教讨教,“老廖,你的话似乎有点夸张了,据我所知,万达集团的王总不论在经济实力或者是对足球的热爱程度上都不失为一个理想的人选,为什么不让他去收购一支欧洲俱乐部呢?”
对于万达老总王健林,韦乐通过各种新闻媒体有所耳闻。知道他是国内数一数二的房地产开发商,而且十几年来一直没有放弃对国内足球的投入,曾经显赫一时的大连万达队就是他私人拥有的俱乐部。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