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就不明白,早就九年义务教育了,怎么还这么缺钱? 没错,赵学安一直都是小人之心度人,他甚至怀疑……国家的补贴,都被哪个王八蛋给贪污了。 结果手机上的资料验证了他的想法。 对于贫困区,国家不仅减免教育费用,还有很多补贴。 补贴呢? 跑哪去了? 正在赵学安迟疑之际,苏江南杵了一下他。 “走了。” 就这样,四人坐上了镇政府的车,下一站……平安小学。 刘洋开车,副驾上的刘欢,沿着颠簸的山路开始介绍。 介绍平安镇。 这是一个坐落在陕甘边缘的偏僻小镇,全镇也就是两万多人,老人和留守儿童居多。 很多留守儿童上完初中也就辍学了,然后去大城市打工。 对此,刘欢镇长无能为力。 “徐小姐,实不相瞒,这些年你们捐的钱,实在太重要了。” “真的太重要了。” “若不是你们捐款,学校无法翻修,食堂也无法翻修。” “平时外面下大雨,教室里面下小雨,孩子们……” 说到这,刘欢微微哽咽。 苏江南很难受,“刘镇长,我们此行,不仅是接受你们的感谢,还要追加捐款。” “追加?”刘欢一愣,“这怎么好呢?” “没关系的。”苏江南正气凛然道,“都是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罢了。” 说完,苏江南看向徐艺,等着表扬。 徐艺没有搭理他,目光看向荒凉的窗外,若有所思。 和徐艺不同,徐葳蕤低着头,和赵学安摆出相同姿势。 两人在干嘛? 都在用手机搜索当地政策。 什么情况? 学校翻修靠捐款? 怎么不对劲呢? 若没人捐款,学校就不翻修了? 越搜,越不对劲。 为什么? 网上关于平安镇小学的帖子不止一篇,这些年捐款的人也不止徐家姐妹。 单不同帖子加起来,就有十几篇。 帖子如出一辙,都说平安镇太穷了,孩子们很可怜,鼓励好心人捐款。 不仅如此,每年都有好心人捐款之后,被当地政府邀请过来感谢。 又是送锦旗,又是送感谢信,还有和孩子们合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