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深夜,司令部大楼,李云龙的办公室依旧亮着灯。 桌上摊开着厚厚一叠文件: 一江山岛战役详报、敌情分析汇总、国内外军情简报、以及他在军事学院的部分笔记。 他踱着步,眉头紧锁,时而停在窗前,望着北方深邃的夜空,时而对着墙上的巨幅地图陷入长久的沉思。 “这小岛子啃下来了,可是牺牲代价不小啊。 真要打大岛,靠现在这样,不行!远远不行!” 他低声自语,声音里带着前所未有的沉重与清醒。 一江山岛的血火淬炼,彻底击碎了他心中可能残存的、对旧有战争模式的路径依赖。 胜利的荣耀背后,是现代化战争冰冷而残酷的启示录。 他在纸上画了一个大圈,代表“诸兵种合成作战体系”,里面又分出小圈:陆军、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工程兵、通信兵、防化兵… “以前咱们是靠步兵包打天下。 现在不行了! 一江山岛就是活教材! 三军协同,如同一个攥紧的拳头!缺了哪个指头,这拳头都打不疼人!” 李云龙的手指用力点着那几个小圈,“陆海空,要拧成一股绳!” “怎么攥紧?” 他自问自答,“靠指挥神经!靠高效、抗干扰、覆盖全战场的通讯系统!” “靠能把战场态势实时展现在指挥员眼前的情报侦察体系! 靠能把命令瞬间传达到每一个作战单元的指挥控制系统! 这玩意儿,比多几门炮还金贵!” 他想起一江山战役后期通讯曾短暂不畅,心有余悸。“张大彪!” “到!”在隔壁值班的参谋长立刻推门进来。 “给我记下!立刻组织通信、侦察、情报部门骨干,成立‘指挥通信与战场感知研究小组’!” “研究怎么把咱们的指挥神经练得更粗、更快、更抗揍!钱不够,打报告要!人不够,从各部队抽调尖子!” “人才!归根结底是人才!” 李云龙掷笔于案,目光炯炯, “造武器的工程师、开坦克的驾驶员、驾飞机的飞行员、玩雷达的技术员、懂合成的指挥员…哪一样离得开人?” 他回忆起军事学院里系统学习的经历,以及那些白发苍苍却学识渊博的教员。 “要建立一套完整、科学、严格的军事人才培养体系! 从义务兵到士官,从基层军官到高级将领,都要有对应的院校、培训班!要舍得投入!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