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章 沉默的签名,才是最狠的刀-《锋藏青云:上岸先斩白月光》


    第(2/3)页

    这个总在中立边缘徘徊的小科员,终于信了他说的“证据铺路”。

    手机在裤袋里震动,是苏绾的微信视频。

    她的发梢沾着水珠,一滴顺着鬓角滑落,砸在屏幕边缘。

    身后是档案室泛黄的卷宗架,霉味仿佛透过屏幕渗出。

    她指尖划过屏幕,调出张交接清单照片,“当时协调的就是李某。”声音低而稳,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

    肖锋盯着照片里跳号的页码——第17页直接跳到第19页,中间像被人抽走了什么。

    纸页边缘的撕痕清晰可见,像一道被刻意隐藏的伤口。

    “这不是疏忽。”苏绾的声音突然冷下来,像冰层裂开,“是故意留的破绽,怕我们查不到。”

    他望着手机里她眼底的暗潮,想起三年前在乡镇共研改革方案的深夜,她也是这样,把数据拆成碎片再拼出真相,台灯下她的影子投在墙上,像一尊不肯低头的雕像。

    “我拍了照。”她举高手机,镜头扫过卷脊上的灰尘,指腹抹过纸页,扬起细小的尘粒,在光柱中浮游。

    肖锋的拇指按在屏幕上,仿佛能触到那些被岁月浸黄的纸页,闻到陈年墨与霉变纸张混合的气息。

    “做得好。”他说,“等我。”

    深夜十点,肖锋坐在办公室里,把赵科的纸条、苏绾的照片、老陈给的调卷记录扫描件塞进牛皮纸信封。

    纸页摩擦发出沙沙声,像蛇在枯叶上爬行。

    他没写寄件人,只在附言栏用正楷写:“请查近三年经李某手调阅的案卷,尤其是苏明远案关联人员。”笔尖压纸,留下浅浅凹痕。

    “你这是借纪检的手自查。”老周不知何时站在门口,手里的搪瓷杯飘着茉莉香,热气氤氲,模糊了他眼角的皱纹,“既不落把柄,又能把水搅浑。”

    肖锋封好信封,胶水的气味刺鼻,“真正的阳谋不是掀桌子,是让桌子自己塌。”

    老周笑出了声,茶盖磕在杯沿上,清脆一响,“当年你在乡镇破政绩造假局时我就说,这小子会玩。现在看来,玩得更精了。”

    三天后,省纪委通报送到肖锋桌上。

    李某办公室的电脑里发现数据恢复痕迹,其中一份文档残留着“周梅事可保,张某不可丢”的字样。
    第(2/3)页